(轉貼友人舊文章)
【馬頭甲意馬屁,馬奴哪敢不拍】2010/5/6
陳樹菊阿嬤自己點點滴滴捐款,被時代雜誌表揚,功勞竟要算到連莫拉克颱風捐款與否都未知的馬英九、跟遇到中國就落跑(駐印尼期間)的外交部長身上。
那亦步亦趨,叮嚀陳阿嬤要感謝馬英九的宋姓外交官,豈是熱心過頭?
根本就是馬英九喜歡這味的馬屁,從他參政以來,媒體跟其屬下就熟知逢迎拍馬、不斷造神,才好雞犬昇天的為官之道!
也許台灣全國今後也要這樣做:
家中小孩考試得高分,要感謝馬總統跟教育部長!
騎車因路面不平摔傷但沒死,要感謝馬總統跟交通部長!
學校體育團體辛苦向鄰里家長會募款湊錢出國比賽,要感謝馬總統跟體委會主委!
農民即使作物被迫廢耕掩埋作堆肥,還是要感謝馬跟農委會主委!
留學生在國外拿國旗沒被中國學生打死,要感謝馬跟外交部長!
生意做得勉強溫飽,還是要感謝馬跟經濟部長!
報警被吃案,還是要感謝馬跟警政署長!
接種國光疫苗而重病沒死,還是要感謝馬跟衛生署長!
有可上教堂去寺廟朝拜的自由,要感謝馬跟內政部長!
建議從現在起:
全國校外教學必增加馬奮館一遊。
全台鄉鎮都要有英九路。
家家戶戶都要掛馬英九穿小褲褲游泳的玉照。
馬屁是指香味四溢。
「他馬的」變成是誇獎的話。
「馬路」是「康莊大道」或「正道」的意思。
馬祖是祖陵所在。
馬公變成首都。
馬桶取代獎盃。
馬拉松變成神聖國家運動。
馬戲團取代國家劇團。
馬車是比勞斯萊斯更高級的轎車。
馬克思、馬可波羅、馬丁路德金都要改列聖人(但馬永成不行)。
法國馬賽、菲律賓馬尼拉、西班牙馬德里等都市都改為出國必朝拜的馬家聖地。
總而言之,跟北韓人一切榮耀歸於金家父子般,我們也要把所有的功蹟都給尾大偽大…喔不,偉大的馬總統身上!